世界各國面對財政赤字之際,紛紛採取企業化預算或新績效預算以為因應,強調支出控制、授權彈性、績效與結果導向,本書即針對台灣於此波預算改革所作的變革,藉由總體與個體研究途徑加以回顧並檢討,嘗試比較台灣與美國企業化預算各項作法的異同,並特別就我國於民國91年度起全面推動實施的「中程計畫預算作業制度」中重要的「計畫預算」與「中程收支推估」兩項活動,分別採用成本效益分析與社會判斷理論觀點予以探究。
本書結合理論與實務,並兼顧總體與個體研究途徑,執行多項實證研究,務求審慎辨察我國企業化預算執行現況;其具體的研究目的包含下列六項:(1)嘗試由總體與個體觀點瞭解台灣企業化預算執行現況;(2)比較分析台灣與美國企業化預算作法的異同;(3)評析中程計畫預算制度於我國實施的現況與未來;(4)評估成本效益分析應用於中程計畫預算之利弊得失;(5)析論判斷預測於中程收支推估與中程計畫預算的重要性;(6)由總體與個體角度提供台灣未來預算改革的方向與建議。本書適合公共行政等相關科系與領域之學生研讀,並可作為公務員之進修讀本。
同書類書籍